发布时间:2024-07-07 02:01:15 来源:酷游ku游官网 作者:九洲酷游体育
近期,在一些知名社交平台上,随处可见一个粉色小恐龙头像,名为“momo”的账号活跃在各个帖子和评论中。当数据能让生活更便捷的时候,私人账号也会被推荐给周边的人,善于“潜水”的网民,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。于是,网民干脆用统一的昵称、头像来隐身,躲避数据的搜索“监视”,这便是“momo”。
“momo”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群人。记者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,会出现成百上千个“momo”,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,发布的内容多种多样,有人吐槽工作、有人聊如何赚钱、有人分享美丽日记,有人撰写心灵鸡汤。但同样的是,从他们发布的只言片语中,很难辨别出具体的身份信息。
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追求个性的昵称、别具一格的头像、崇尚自由的网民,开始使用统一的头像和昵称?记者联系上一个属地显示为天津的“momo”,他很愿意和记者聊聊,却不透露任何信息,包括性别。据他介绍,“momo”的名字和粉色小恐龙头像,原本是新用户注册账号后,默认生成的昵称和初始头像,慢慢地变成网络上一个通用的“马甲”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原先也是追求个性的,喜欢在网上冲浪,会发一些私人的帖子。在一次网上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“momo”,“我记得这个‘momo’在帖子里说,之所以用这样的头像和昵称,是因为曾经发布关于亲戚之间矛盾的帖子被当事人刷到,本已平息的家庭矛盾再次升级,尴尬之后开始隐藏身份。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,我也在平台上吐槽过老板不公,这要是被当事人刷到,就不仅是尴尬了,所以我申请了一个新的手机号码,不用它对外联系,就为了把自己隐藏为‘momo’。”
数字化时代,大数据似乎更懂网民的心理。刚刚买房,短视频平台频繁刷到装修风格推荐;准备相亲,购物网站搜索栏里赫然显示“心机约会裙”;平台会推送小区邻居的账号,也会刷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信息。大数据似乎会“读心术”,甚至比自己还要了解自己的需求。崇尚自由的网民,自由空间正在一点点被挑战。记者随机走访的不少网民表示,看似“无形”的数据追踪影响了自己的生活,感觉被“监控”,越来越多的人也就加入“momo”大军。
“momo”躲避的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呢?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鑫介绍,每个用户在互联网上发布观点、参与评论都属于互联网行为。“互联网是有记忆的,而互联网记住的这些行为从计算机的角度来讲,就是数据,保存在数据库中。当新的行为也就是新的数据产生,经过互联网‘考古’,会将所有数据串联在一起。”王鑫介绍,大数据有四个特性,容量大、速度快、多样性、价值高。首当其冲的是容量大,单看一两个数据不具有任何代表性,但通过数据挖掘,将所有内容关联起来,就能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。比如说用户在各个平台的昵称具有唯一性,大数据就会根据几个平台发布的内容分析出用户的特点、喜好等,像绘画一样,画出一幅“用户画像”。而后,大数据会“投其所好”,推荐偏向用户喜好的内容。不过,在关联数据中,也会导致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,比如工作单位、家庭住址等。
在注册新的App时,一般都会询问是否开设访问手机等功能权限,点击一系列“允许”之后,也就表明您已经授权App访问手机内的信息,App就能抓取用户手机内的数据,从而建立“用户画像”,匹配数据,推送类似的内容,推荐给相关联的人。而“momo”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用户行为,躲避大数据将其关联到一起。
不过,王鑫表示,“momo”只是有限度的躲避。每个用户注册账号,在系统后台都有唯一的标识号,与身份证号码一样,是唯一且不可更改的。如果有人试图用“momo”来隐藏身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,系统后台依旧能够将其找到。